BOBTY其实张一鸣带领的头条从来都是高举高打、大鸣大放,同时进军N个市场,并且投入绝对大手笔,但一旦发现不对劲,立马掉头,招的部分裁掉,小部分转岗。

  很多读者咨询编制工作OR互联网工作的选择问题,我都会追问一句:是否害怕不稳定性,如果害怕千万别来互联网。

  互联网的工作的确就是这样的,有高薪高成长甚至财务自由的机会,但绝不会旱涝保收,甚至只要从业时间够长大部分人都会遇到被裁员的情况。

  大厂还算好一点的,很多中小厂、独角兽公司,一年甚至半年就能完成几百人到几千人再到几百人的疯狂过山车。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往往是以天计、以月计,几个月前势头凶猛、如火如荼,老板开除天价薪资到处挖人、风投们趋之若鹜,但几个月后可能就因为市场热度消退、国家政策风险迅速进入冰封期,老板们开始天天裁员,风投们避之而不及。。。

  首先千万别把公司当家,现在的大厂各种园区、班车、BOBTY免费食堂、高大上的环境,再加上入职的各种培训你懂的。。这就导致很多年轻打工人处处以公司为傲,比如字节的工牌梗就是一个案例。

  无司再好,本质上依然是打工人和老板的关系,认清自己的,时刻保持能选择的权利才是重中之重。

  打工人和公司就是合作关系,公司需要你,你就付出劳动力换取生存必须的收入和技能的成长,公司因为你的付出赚更多的钱,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扯其他的真没用。

  我看的第一本经典书籍就是:《C++ Primer》,可以说上面的每一个例子,都上机造过轮子。

  随后开始啃《Effective C++》、《More Effective C++》、《C++程序设计原理》、《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STL源码剖析》、《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TCP/IP详解》。

  疯狂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且伴随痛苦的,编译报各种不通过的时候让人无比抓狂,知识点学不会的时候会让你怀疑自己的智商。

  其实大家用于学习的时间差距都不会特别大,分水岭是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我们要做高附加值的学习,看计算机经典书籍的附加值就极高。

  正好我在读书和工作中喜欢收集计算机经典书籍,过去几年收集了一套资料包:包含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网络经典、前端编程经典、Java相关、程序员认知、职场发展)、面试找工作的资料汇总都打包放在这了,点击下方链接直达获取::

  讲句真话:被裁的打工人,最惨的的确就是应届生,毕竟应届生还没有获得很强的能力,企业招募应届生更多也是为了未来的输出。

  如果短时间找的不太顺利,一定不要心浮气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面试频次,继续加油。几个月内能找到合适工作,都算不错的。

  另外这个时候不要在乎面子了,发动身边所有亲戚朋友,尽可能的多扩大帮你内推的人(PS:比如我的读者也可以找我)。

  机遇只会留给尽全力行动起来的人。你的老领导、以前的同事,都可能给你提供很好的机会,甚至你以前的下属、认识的年轻人,也可能给予你莫大帮助。

  「广结善缘」,这个时候就该派上用场了。平时积累的各种人脉,帮助过的人,这个时候果断开口,厚着脸皮开口,没什么大不了,最多被无视呗。

  能力就是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打造的深度和广度,要发展自己的能力没有捷径,唯有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更重要的一点,这种努力还要高效。勤奋也需要方法,单纯的勤奋并不能让你的能力快速提升。我们身边其实不乏非常努力却碌碌无为的人,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

  很多人很勤奋,却一直在低水平线上徘徊。这种努力只是一种重复,它无法让你产生突破和能力的增长。

  要实现高效勤奋首先要学会「刻意练习」:制定合适的目标,并寻找突破的方法,一旦突破立即着手制定新的目标。

  能不能减少时间复杂度,有没有更好的实现方案,类库函数能不能抽离的更简洁,架构能不能整理的更健壮?

  拿程序员来说,身边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同事、直属Leader、GitHub上大神的代码等等,这些都是学习的对象。

  学习更优秀的编码思想、类和工程的架构方式,再找找自己的差距,尝试把学习到的关键点应用到工程中。

  先说行业,很多人认为都是互联网行业有什么区别?区别大了,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在线o外卖、电商等等,这些细分行业的发展和前景都不尽相同。

  产品经理、运营、市场岗位就不说了,哪怕是程序员行业属性也很重要,行业带来的是业务流程、技术选择及认知不同,换一个行业这部分经验就算白瞎了。

  一定要对未来能高速发展的行业做基本判断,比如几个比较火的:推荐算法、线上娱乐、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等等,这几个领域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的增量。

  大厂部门之间的区别甚至比很多小公司之间的差距都要大:核心非核心、技术栈不统一、口碑天差地别等等。

  比如阿里的电商、抖音的推荐部门、美团的外卖、腾讯的微信、360的安全、百度的搜索等等,大家应该很少听见这些部门传出裁员消息。

  比如程序员在公司的每一天都可以建立团队内的技术影响力和影响圈,更负责任的工作、更多的分享、更好的职业素养等等。

  别小看这些,几年之后你不知道曾经的同事会不会成为行业大佬、也不知道曾经的老领导到了新公司需要招兵买马。

  再比如当有一定实力之后,多参加一些行业聚会认识一些大佬朋友,同时让自己对他们更有价值,这也是建立影响力和影响圈极好的方法。

  在互联网打拼的很多同学都很焦虑,这个行业有暴富的一面又有突然裁员失业的一面,甚至还有40岁中年危机。

  但是我们要把焦虑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否则一定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与其担心不如行动,如果拼劲全力还达不到目标,那就降低目标。